1928—1949年在杭州仁愛醫院 出生的“仁愛寶寶” 我們在找你!

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富士通冷氣|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 1937年修女樓前醫師和修女合影

大手術室

兒科樓

中藥房樓 老照片由醫院提供

老底子杭州人應該都有印象,刀茅巷以前是一條高低不平的石子路,進出全靠黃包車,坐著黃包車穿出巷口就到瞭城河(即現在的“貼沙河”)。

1928年,在刀茅巷及城河間,建起瞭杭州仁愛醫院,這就是現在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前身。

歲月變遷,芳華如夢。如今,這所醫院將滿90歲。

在時光翻湧的歷史長河裡,當年襁褓中的嬰孩,如今許是青絲變暮顏。建院九十周年之際,杭州市紅會醫院面向社會尋找和醫院有深厚淵源的“仁愛寶寶”——即1928—1949年期間,在仁愛醫院出生的寶寶。

仁愛醫院由法籍修女捐資修建

當時的醫術和規模在杭城領先

19世紀初,西醫對中國醫學的影響逐漸濃厚,牛痘接種法以及西醫外科和眼科治療技術等近代西台中南屯家電行推薦醫學的成就相繼引入中國,從而為西醫在中國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杭州仁愛醫院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1928年,在潮鳴地區“七十二蕩(池塘)”間的刀茅巷222號,建起瞭仁愛醫院。由法籍修女郝格勒捐資,是典型的教會醫院,由修女大嬤嬤負責。醫院第一任院長為中國籍修女孫儒理,後由法籍修女彭嬤嬤接任。

當時的仁愛醫院,旁靠慶春門至艮山門之間的古城墻(現為環城東路)。從城墻到南慶春路,西東街路(今建國北路),這塊長方形的區域叫“東園”。

“東園”靠城墻邊多菜地,遍佈竹林、桑園、水塘,“東園”曾經是杭州的菜園子,它出產的蔬菜與天水橋一帶“小北門”的菜都是當時呱呱叫的好菜。

在一派田園風光的“東園”,添瞭這座異國風光的紅洋房,是一個鬧中取靜,適宜攝養之地。

30年代的仁愛醫院,無論從醫術還是醫院的規模,在杭城都可算是首屈一指。醫院有男、女病房各一幢,X光樓一幢,共為48間,禮拜堂(天主教呼為“經堂”)7間;修女樓房一幢,共為26間;海星小學及仁愛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各一所,合為62間;免費病室一幢,為11間;施診所樓房一幢,為23間;醫師住宅12間。

雖然那時候醫生的工作環境和健康防護,與今天無法同日而語,但在當時,仁愛醫院的X光機在杭城算得上是先進設備瞭。

難忘漂亮的“紅台中家電批發商洋房”

戴白色翹角帽的嬤嬤

那時候,住在附近的伢兒們看到醫院裡的“紅洋房”,覺得既新奇又漂亮。除此之外,當時讓孩子們印象深刻的還有醫院裡的嬤嬤。

醫院裡的每個嬤嬤,都有各自的工作崗位,有的在藥房、有的在病房。嬤嬤們戴著白色的翹角帽,穿著深色呢裙,掛著長長的一大串鑰匙和剪刀。還有穿黑衣黑裙,梳發髻的嬤嬤。

孩子們時常能看見嬤嬤們騎著兩個輪子的“洋車”(自行車),在醫院旁的小路上穿來穿去,感覺很有趣,還一時想不明白為什麼兩個輪子的“洋車”能夠跑起來。

30年代末,仁愛醫院還辦過育嬰堂,相當於現在的兒童福利院。當時傢庭條件不太好的人生下孩子養不起,無奈將嬰兒放在醫院門口,聽到哭聲,醫院裡的嬤嬤會把嬰兒抱進去。有不少這樣的孩子,在仁愛醫院的育嬰堂裡由嬤嬤們照顧長大,還會培養他們讀書、學技術。

其中,有一位先天失聰的孩子,姓季,由嬤嬤們把他養得壯壯實實的,後來還教他識字、學啞語,再後來,他一直留在這所醫院裡工作。

還有一位姓彭的女孩,嬤嬤培養她到上海學習美術,畢業後回來在仁愛醫院辦的學校裡教美術。此外,還有孩子後來成為瞭外科醫師。

尋找“仁愛寶寶”

說一說你和“仁愛醫院”

的故事

歷經多年的風雨更迭,當年的仁愛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療技術不斷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西醫結合特色日益彰顯。

在醫院90周年到來之際,杭州市紅會醫院通過快報,邀請當年的“仁愛寶寶”回“傢”看一看,聊一聊當年您與仁愛醫院的故事。

您見過當年仁愛醫院的模樣嗎?

您有哪些如珍珠般閃耀的珍貴記憶?

……

歡迎通過快報健康熱線0571—85051489,說一說您和仁愛醫院之間的故事。

【醫院簡史】

1928年,由法籍修女郝格勒捐資建立仁愛醫院,由修女大嬤嬤負責;

1951年,仁愛醫院從原來的天主教會醫院,轉變為人民醫院,隸屬於杭州市總工會;

1952年,杭州市總工會將醫院交由紅十字會管理,改名“紅十字會醫院”,簡稱“紅會醫院”;

1953年,改名為杭州市工人保健醫院;

1955年,與中國紅十字會杭州市分會醫院合並,改名為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1967年,醫院改稱為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直至1978年,又重新恢復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arrow
arrow

    ntz515jn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